中新經緯7月9日電 (王玉玲)“2025年上半年,港股18A活躍度提高,再加上多個大額BD(商務拓展)披露,創新藥的市場環境又熱起來了,這會帶給投資人更多信心。”LongRiver江遠投資(下稱江遠投資)合伙人李佳安近期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說道。
江遠投資是一家成立于2022年的專注醫療和科技領域的風險投資機構,管理總規模近4億美元(約合28億元人民幣)的美元基金,迄今已投資模塊化手術機器人項目瑞龍外科、新型疫苗研發企業邁科康生物等十余個醫療項目。
受訪者供圖
醫藥投資人如何看待創新藥的后市行情,又如何選擇標的?以下是對話實錄,有編輯:
中新經緯:你如何看待現在創新藥投資的市場環境?
李佳安:2025年上半年創新藥投資市場回暖。過去兩三年,創新藥在資本市場已下探至最底部,現在是回升的狀態。雖然股市會有波動,但只要企業能做出好產品,有出海的預期與可能性,就會有較好的發展潛力。
根據BD交易熱度周期等因素,我預計這輪創新藥的上升行情會持續。2024年初,我們的被投公司安銳生物達成2項總交易金額超15億美元的授權合作。在2025年上半年,我們明顯感受到市場信心增強,有多家被投企業正與海外交易方洽談合作。
2025年中國醫藥市場已披露多筆首付款超過5000萬美元的大額交易,行業測算創新藥企估值方法從銷售預期估值轉向BD價值錨定,能更好地體現創新藥管線價值。
醫藥領域MNC(跨國企業)的商業模式始終都是通過并購、授權來豐富產品組合。他們現在找資產的海外第一站是中國,流行的說法是中國的醫藥企業是“百貨公司”。這意味著中國藥品的產業鏈跟MNC生態已逐漸相連。我最近接觸一些中國的醫藥企業,他們表示,現在MNC來找項目都是直接跟企業對接,周期也變短了,快的半年左右就可以做完一個項目。
我認為,BD以及國際化將成為醫藥投資的主線,這是非常明確的趨勢。過去行業用傳統生產型企業的估值模式看待創新公司,現在大家已經形成共識,只要產品的臨床數據佳、進度靠前,就可能“談成一個好交易”。
中新經緯:跨國藥企來中國“掃貨”,投資機構的機會在哪里?
李佳安:現在,MNC對中國的創新藥市場已經非常清楚,企業可以直接來中國談合作,這給了投資機構多種方式創造價值。第一,投資機構作為優質資產供應方,可以通過被投企業被并購實現退出,現在市場上也出現了多筆MNC收購中國醫藥企業案例。
第二,關注中國創新藥的不止跨國藥企。現在,海外基金對中國醫藥企業的關注度在提高,他們也在尋找First-in-class(首創新藥)的機會。投資機構可以參與Newco(新成立的公司)設立,Newco模式是將中國資產注入海外基金設立的新公司,中國本土藥企將藥物的海外權益授權給該新公司。在Newco模式下,本土藥企能獲得首付款、里程碑付款以及銷售分成,部分本土藥企還可以獲得新公司部分股權。
中新經緯:Newco模式有什么特點,又有什么好處?
李佳安:是否設立Newco,取決于企業自身的資源、戰略和管線布局。一些中國醫藥企業選擇將自身能力聚焦在研發而非開發上,或者受限于資源和資金無法在歐美國家開展臨床,如果有資方通過Newco方式幫助企業開發產品,醫藥企業能夠拓展海外增量,補充海外臨床和商業化的不足。投資機構也可以增加退出渠道。
中新經緯:在選擇創新藥投資標的時,江遠投資會考慮哪些因素?
李佳安:從疾病領域上,主要關注的還是腫瘤、自身免疫性疾病,這些疾病領域的天花板高、市場空間大。其次,我們也很重視代謝類,特別是減重產品。中國此前出了很多GLP-1大額交易,減肥產品在美國的市場潛能釋放很快。同時,減肥產品的功能可拓展性很強,很多創新藥公司都在開發雙靶點、雙效的創新品類。除了這些,我們還會關注眼科、腎病等領域的創新藥物,這些疾病領域存在大量的空白市場。
從投資策略上,退出可行性是我們投資決策的重要標準。現在,創新藥領域可以通過達成BD或者并購交易來幫助投資機構實現退出,所以我們看項目時特別關注出海潛力,包括市場差異化、專利布局以及與MNC的策略協同等能力。
從選擇被投企業來說,最實際的一定是企業業務本身,我們對企業臨床進度與海外競品差距有具體明確的時間要求。因為MNC在選擇合作時,只會在乎臨床數據,而非企業的估值。我們會在投資前做深入的盡調,調研產品市場競爭情況,競爭對手的臨床數據、臨床階段等。
(更多報道線索,請聯系本文作者王玉玲:wangyuling@chinanews.com.cn)(中新經緯APP)
(文中觀點僅供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,投資有風險,入市需謹慎。)
中新經緯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
責任編輯:羅琨 李中元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京B2-20230170] [京ICP備17012796號-1]
[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] [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:京(2022)0000107]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513525309 報料郵箱(可文字、音視頻):zhongxinjingwei@chinanews.com.cn
Copyright ©2017-2025 jwview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